2008年10月27日北京时间晚11时美国中部时间 上午10时,本刊总编胡凌云在MSN上亲切会见了刚从周华健南京现场归来的本刊专栏撰稿人、音乐爱好者redhousepainter:
redhousepainter 说: 是胡总?我回来了
掘火网刊 说: 哎,红房弟
redhousepainter 说: 我先洗个澡,10分钟回来
掘火网刊 说: 忙您的
redhousepainter 说: 回来了,开始吧
掘火网刊 说: 周华健的演唱会如何?
redhousepainter 说: 体育场观众只填满了二分之一多一点,没去年张学友潇洒。万人大合唱今天是没了,就是轻轻的合唱。我这年纪的是听周华健和张学友长大的。。。。
掘火网刊 说: 那就是纯怀旧了。对那个时代的滚石歌手都是这个情结?
redhousepainter 说: 说怀旧可能不太准确,不是因为“旧”才去怀,而是因为我觉得它“好”,我确实喜欢周华健的歌嘛。“怕黑”,“你现在还好吗”,“花心”,“不愿一个人”, “亲亲我的宝贝”,“我愿意去等”,“你喜欢的会有几个”,太多了。滚石的情节,我这代人肯定有,飞碟少数也有。黄韵玲来开个小live也好,至于做梦级 别的当然是陈淑桦重出江湖。。。
掘火网刊 说: 陈淑桦后来怎么就不行了?怎么会出现李正帆这么个角色?我是说制作上。
redhousepainter 说: 听说是她妈妈死了,她受了打击,就不唱歌了。李正帆编曲很厉害的,据说当时梦醒时分整张专辑都是他编的。呵呵,我对中文流行歌不太熟,全是听来的八卦。
掘火网刊 说: 恩,跟你说听你说也是他做的。行,问老外的。你比较关注六七十年代的黑人音乐,还有这些老一代滚石歌手。你觉得音乐史上有没有黄金时代和低潮期?
redhousepainter 说: 关注黑人音乐是这四五年的事情,还浅着很。滚石歌手算是80,90年代的一部分,我这年纪的听滚石和现在的年轻人听周杰伦其实一样,因为是日常生活的一部 分,你避免不了。说实话的话,我觉得音乐已经死得差不多了。
掘火网刊 说: 此话怎讲?
redhousepainter 说: 和中国足球差不多。网络出来后,唱片工业崩盘了,这就意味着大白菜,米饭,面条没有了。音乐首先是要商品,是商品才能保证质量。什么艺术啊,经典啊,牛逼 啊,那是可遇不可求,或者说是从大量的商品里筛选出来的。
掘火网刊 说: 你不认为出于纯兴趣的音乐创作和传播是可能的吗?就是说,不要钱,自己玩票大家随便听。
redhousepainter 说: 可能有,比方说你才华如Aphex Twin。比方说你像Don Mclean,拿把吉他就能唱出梵高星夜。才华没到那一步,就不太可能。音乐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音乐是一个project,很多人的合作。费力尼,斯皮尔 伯格牛逼成那样,拍部片子还要摄影师和剪辑师了。音乐,凭什么一个人搞?从我们那个年代起,音乐的风气就是要:自己写歌自己唱,独立,原创。可音乐不是这 么简单,不是个人作坊。你要碰到合拍的制作人,录音室,作曲的,编曲的,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平面设计师,太多了。咱不要骂偶像歌手包装,比方说达明 一派包装的也很厉害,《石头记》的专辑封面,双人侧面黑白照,拍的都摆啊,一点都不逊色于同时期Anton Corbijn为u2拍的黑白照。你叫如今的偶像歌手去请张叔平,请的动吗?
掘火网刊 说: 现在的电子音乐家不是一人把这些职都兼了吗?还包括唱片封套设计,自己在网上买。B12就是两个人亲自卖唱片。
redhousepainter 说: B12,Aphex Twin那是例外,他们的才华到了那一步,不需要别人。其实八卦很多,Aphex Twin和u-ziq是大学同学,他们也能在身边碰到对的人。
掘火网刊 说: 达明一派几十年有一个?只是巧合。你认为的健全的体系能够保证制作出一批批达明?也许只是保证万一有达明出现,不至于被埋没。
redhousepainter 说: 一批批不可能,经典不可复制,商品可以复制。但有个完整的体系在那,不会导致现在音乐怎么惨,达明一派的背后是香港的一批词人:迈克,陈少琪他们,这大家 都知道。达明就是一个多人的project。黄耀明现在也是,没人山人海,他音乐怎么搞。比方说97年他和关淑怡合唱的“万福玛利亚”,那个编曲太厉害 了,超出华语流行乐一大截,整首歌的骨架子纯粹靠编曲撑起来。
掘火网刊 说: 说到体系,你曾经说过,“音乐上的差距,不仅有耳力的差距,制作上的差距,更有社会的差距。” 你指的这种社会差距是?
redhousepainter 说: 社会的差距,我这谈不来。简单的说,我们没有文化底蕴,没传统。另外一点了,咱是守法公民,也不往下细说了。比如这次三鹿奶粉的事情放在国 外,Public Enemy就带着黑人兄弟再在布鲁克林市区来场大游行,fight the power,fight the power that be。嘿嘿,咱们这边音乐上能有什么动静?别提音乐了,那些受毒害的小孩的父母见医药费免单,就算了,就了事了。放在国外,早上法庭了。
掘火网刊 说: 你显然对“乐评”这个词并不感冒。但你又读过很多音乐文字。在你看来,文字对音乐的意义是什么?
redhousepainter 说: 我觉得把音乐文字和电影文字对比起来就很有趣。我慢慢讲。
掘火网刊 说: 怎讲,快快道来,我有两天。
redhousepainter 说: 我几年前突然反应过来,咱们很熟悉电影导演,连杜可风——一个摄影师也能上报纸。那音乐相比较,我们熟悉制作人吗?录音师吗?比方说媒体介绍电影,会说这 导演拍了多少部电影。但我们很少看到媒体说这制作人制作了多少专辑。连制作人的曝光程度都这么低,咱就不提录音师,编曲家,作曲家等等
掘火网刊 说: 不重视,是不是?或者说根本没概念?
redhousepainter 说: 我不是从业人员,不好开口。只能说回头想想,这方面做得挺少。我们想了解音乐专辑幕后的事情,就得看《Sound On Sound》之类的音频制作杂志。但很显然,我这样的普通乐迷没精力去看。最近才知道Cocteau Twin的早期制作人和Nine Inch Nails的制作人是同一人,汗死。这些年,DVD出了一个classic album系列,就是一些经典专辑的纪录片,有Lou Reed,U2,Stevie Wonder等人,拍得很好。制作人,录音师,乐队成全部上阵,细细解说当年的制作八卦。
掘火网刊 说: 嗯,电影有花絮,音乐也该有花絮。
redhousepainter 说: 比方说《Nevermind》的纪录片早些年也出了。看过才知道,哎哟,别以为当年grunge就是粗糙,录音过程精细的很了,Butch Vig对double track的运用绝妙。电影DVD有详细的花絮,怎么音乐就没有?我这些年想到这点,就觉得很好玩。所以,很多音乐都是听过,纷纷听过。自己真正了解,听 到心里的没几张。提到电影就不一样,电影也有大批的幕后人员,但最起码咱们知道导演吧?我有时候在DVD店里翻看一些电影杂志,里面还有美术师的具体介 绍,这在影迷眼中也许是习以为常,可在我看来就不得了啊。音乐相比电影真的很惨,惨到什么地步?现在音乐连好莱坞都没了。当然,乐迷会说大唱片公司干扰音 乐家创作,全是黑心商人,剥削音乐人。可回头一看,这些大唱片公司还真没错过什么天才,该发专辑的都发了。唱片工业现在不做事了,只能搭个空台子,上面没 演员了。就是因为出现这一大块空白,咱们没听的了。大米饭,猪肉,鸡肉,牛肉没了,你叫咱们去找燕窝,鲍鱼,陈年红酒,可能吗?更何况没燕窝这东西,老百 姓的生活不受影响,可没有鸡鸭鱼肉,米饭面条,这日子怎么过?我们都不买唱片很多年了,没钱,唱片公司怎么维持?买矿泉水还要一块钱了,凭什么音乐比矿泉 水还不值钱?没办法,这是科技给音乐带来的窘境。像我这样的大陆子民其实没资格说这些话,当年买的都是打口,正版就买过几张。我们和唱片工业没关 系。。。。
掘火网刊 说: “不买唱片”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看乐迷对音乐的尊重的?
redhousepainter 说: 很难说,我个人观点是诱惑,这个诱惑太厉害了,发展到今天居然成了blogspot+rapidshare。以前下载音乐好歹还有个“找”的过程,现在连 “找”的过程也直接省了。我作为乐迷对音乐有一份痴和贪,戒不掉,没办法。
掘火网刊 说: 见着就抢,都来不及找钱包。
redhousepainter 说: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是老老实实买唱片,网络时代不会来?还是网络时代依旧到来,让我们尽享这几十年来的音乐经典?我估计我还是会选择后者。这心态很矛盾 的。有次和朋友开玩笑:音乐的新陈代谢已经结束了。再过十年,二十年,音乐就和京剧差不多了。音乐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或者说娱乐方式了。很简 单:现在一年下来,有几首传唱的流行歌?十几年前,还有吻别和心太软了,现在连口水歌都没有。音乐惨到这种地步了,有时候想想真是寒。咱就不要提什么“牛 逼”,“艺术”了。
掘火网刊 说: 你觉得“惨”,但我看见很多青年大规模找各种小厂牌的音乐听,有几百G的mp3,像是大跃进。
redhousepainter 说: 我对小厂牌不反感。但现在问题是全是小厂牌,生态不正常了。小厂牌当然有好东西,我这几年也比较关注像Sound in Color、Ubiquity。但以前听音乐,找音乐没现在这么困难,这么累。
掘火网刊 说: 仔细说说这个“生态”的问题吧。你的意思是要继续有大厂牌给自己给乐手挣钱挣名气,一切才能有良性循环?
redhousepainter 说: 这说来话太长,我只是所谓的“音乐爱好者”。这要专业人士来谈。我的感觉就是“超级乐队”没有了。90,80,70,60年代不像今天这样 的,billboard上的东西就能听。我另一个看法是小厂牌如何保持音乐的品质?
掘火网刊 说: 一般的看法是小厂牌能保持音乐独立性。你的意思是因为小本经营,很多技术性需要没有资金?
redhousepainter 说: 确实,你不干预音乐家创作,但你的录音室条件怎么样?制作人怎么选择?音乐家本身的音乐才华到底怎么样?这些全是问题啊。大唱片公司有它的弊端,但小唱片 公司也有它的弊端,我的意思就是这个。“小”和“独立”并不代表品质,一切都得清清楚楚落实在细节上,咱们才能说品质啊,水准啊。创作音乐,制作音乐并不 是灵光乍现一瞬间,而是一个冷静,慢慢磨,毫不激动的过程。
掘火网刊 说: 你对经典的制作方式:传奇的录音室、录音师、制作大拿之类的比较饭。你认为这些技艺本身会不会消失呢?既然技术在进步,很多东西都从模拟变成数字,很多技 术都直接编进了软件或硬件。
redhousepainter 说: 我不是饭,这是音乐理应有的正常过程啊。就像烧菜总要切菜,配菜,调酱汁;拍电影也要有取景,场景布置,剪辑,配乐等等,这些步骤少不了啊。我今年看 Joy Division的纪录片,感叹啊,JD当年能遇见Martin Hannett,这全是天意啊,有Martin Hannett帮他们调鼓的音色,不然JD的音乐张力缩减好多。Factory是小公司,但不是因为其之“小”而成就了Joy Division啊。Martin Hannett是英国音乐历史上最出色的制作人之一,U2出道时都毕恭毕敬的找他制作单曲,我记不得是不是Tony Wilson说过一句话:Martin Hannett,这个吊家伙有全英国最牛逼的耳朵。我不妨再拿电影来做个比较,罗伯特·德尼罗,没有马丁·西科塞斯的罗伯特·德尼罗叫罗伯特·德尼罗吗? 我再往下说下去,估计就会引得其他朋友反感了。谁说小厂牌铁定保持音乐独立性?小公司就不靠资金周转了?我本家,Red House Painters,当年专辑出到《Ocean Beach》,4AD的老板ivo觉得吊专辑太“光明”了,不够“黑暗”,结果和我本家闹矛盾,最后把红房赶出4AD。你ivo如果和音乐素面相对,会干 出这种事吗?
掘火网刊 说: 那假如以后架子鼓灭绝了,全变成电鼓了,是不是制作人的功力也就淡化了?
redhousepainter 说: 这个技术方面我只能泛泛的谈,我只是听歌的。我的意思就是我前面所说的:音乐,它是一个多人合作的project,除非你才华洋溢可以一人单干,否则就老 老实实一步步来。好好作曲,好好写词,好好编曲,好好制作。音乐,是一群有天赋的人擦出来的火花啊。我自己很反感现在动不动就是“实验音乐”,“独立音 乐”。你说你实验,你就是不负责嘛。哪有馆子店让顾客试菜吃的?不把口味调好就端上桌?我不要吃“实验音乐”,我要吃”实验成功后的音乐“。
掘火网刊 说: 嗯,咱们的标题就用这个了。笑死
redhousepainter 说: 我就是打个比方。。。。但Stevie Reich这种叫了几十年的“前卫音乐”,“实验音乐”,其实一点都不实验啊,都是很成熟的作品。比方说他80年代的一张专辑,叫《Different Trains – Electric Counterpoint》。我知道很多前卫粉丝很不待见他老的后期专辑,可这张也不错啊。
掘火网刊 说: 这个太好了,又有人文色彩(纪念大屠杀)。
redhousepainter 说: 这张他和Pat Metheny合作,Pat Metheny录了十几轨吉他。那曲Electric Counterpoint (Fast) III美呆了,我一朋友听了说这曲子就像是在大自然,崇山峻岭间弹的,真美真空旷。我第一·次听,才发现原来the Orb的名曲“Little Fluffy Clouds”就是采了这段吉他。the Orb真是金耳朵,能听出来这段吉他的绝妙,采样下来,速度稍微调快,loop一下,就成了“Little Fluffy Clouds”中著名的trance line。我当时听傻了,原来the Orb的经典是这么来的。这传统的继承真是妙。
掘火网刊 说: 嗯,你想必主张现在听“新”音乐的人都听听“老”音乐。
redhousepainter 说: 不是这意思。我的意思就是大块文章都说Stevie Reich实验,可真是冤枉他老人家,老人家做东西多用心啊,他拿出来的是一个成品,一个实验之后的成品。相比较现在所谓独立厂牌,搞电音的,舞曲的,后 摇的,动不动就喊“实验”了,这真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就好像三流馆子烧菜,不管什么菜都勾个芡,大撒鸡精。你不“独立实验”或者不“另类前卫”,你的作 品就不是音乐吗?音乐说到底,就是要有音乐性啊,你没音乐性,叫音乐吗?音乐就是靠音乐性来玩人,来让人癫啊。我根本不要举什么高深的例子,就拿地球人火 星人都会唱的所谓烂大街的“every breath you take”,Sting的贝斯线一出,一荡,那音乐性无穷啊。
掘火网刊 说: 实验了!听起来好像“运动了!” 最近看了一遍《芙蓉镇》……
redhousepainter 说: 少喊点口号,少在音乐上加名词,老老实实做音乐就是了。不在自己名号前加“前卫”,“实验”很委屈吗?你的作品就不是音乐吗?现在做音乐的动不动就上纲上 线,当然,也不关我们事。今天也就是说说。
掘火网刊 说: 你曾经提到过“带有人文色彩的音乐”。刚才又说我们没文化。有中国音乐的例子吗?要不中港台各举一个?
redhousepainter 说: 我没说过什么“人文色彩”吧。。。。。这方面我的意见和大部队一致:港台是文化绿洲。这例子太多,80&90年代随便挑一个都是。林忆莲的“前 尘”,陈淑桦的“流光飞舞”等等等,就连“新鸳鸯蝴蝶梦”也是啊。倒是这些年周杰伦,王力宏搞什么中国风。我就觉得奇怪,中国人唱中国小调居然叫“中国 风”,怎么没有“美国风”,“英国风”? 哦,原来王力宏是个香蕉人,怪不得他拿“中国风”当个新鲜事。
掘火网刊 说: 是什么导致港台音乐这些年不再有经典?还是网络问题?
redhousepainter 说: 我前面说了,唱片工业崩盘了。唱片制作的正常流程断了,幕后制作人员都散的差不多了,当评委的当评委,不干的就彻底不干了。做唱片不赚钱,不能养家糊口, 从业人员自然少,这就影响到品质。我们想想以前的小虎队。小虎队是不是青春偶像?是。小虎队是不是商业音乐?是。可正因为小虎队是商业音乐,它要靠音乐赚 钱,所以它注重音乐品质啊。想想当年给小虎队写歌的人都是牛人,李子恒写起歌来那就是妖精啊。我们现在去听“爱”,别以为是儿童歌曲,那开头太经典了,电 吉他轻轻一拨,三个人的和声“hu-huhuhu-huhuhu-huwuhuhu”一出,这一配,玩的就是音乐性。我不反感周杰伦,他早期的一些歌,像 “星晴”,我就很喜欢。现在乐坛的问题不是周杰伦怎么怎么样,而是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有五个周杰伦,十个蔡依林,十个陈绮贞啊。今年Coldplay新专辑 卖了100万张,居然就成了头条新闻。放以前八百万,一千万才算畅销啊。你就知道欧美乐坛也不成样子了
掘火网刊 说: 嗯,小声说,Coldplay开始被吹过头也有关系。
redhousepainter 说: 我更小声说:********。。。。。。*******?吹成那种样子,搞得20年前没有U2的《the Joshua Tree》一样, Coldplay的主唱和鼓这两个软肋还是没解决啊。你这回Coldplay的吉他手懂得用音色弹吉他,而不是砸吉他,好,空间出来了,你主场的歌声怎么 控制住空间?U2是幸有Bono这样既能唱full open voice,又能很柔美很性感的唱出假声的嗓子,于是在这空间里尽情膨胀,释放,随意游走,把整个空间“填满”——绝配。这是缘分,这是造化,无法强求, 无法改变。技术可以长进,意识可以培养,但嗓子是爹妈生的,这个是题外话了。。。。。。你就可见现在音乐的基准线降到什么程度了,看看NBA,虽然老乔和 公牛队已经离开了十年,但这十年,NBA的平均水准没降低啊。一个行业,少几个拔尖的人物没关系,可你这行业的基准线一降再降,降无可降,就说明有问题 啦。话说回来,我其实支持Coldplay这样按时出专辑的乐队,他们也实在不容易,这年头以音乐为生都不容易。我们现在对音乐很宽容,不要拿音乐的标准 要求现在的音乐,想想中国足球是什么样。或者说咱们也够本了,舞曲当年有Aphex Twin,the Black Dog,4 Hero这一批,摇滚和流行就更不要谈了。现在看看国外的blogspot,下下rapidshare。音乐以后什么样,也不太关心。
掘火网刊 说: 行,回到你作为听众的角度。很多人不看那么多文字也能从音乐中得到乐趣。比如很多David Sylvian的饭并不了解(或者说不太在意)他的精神世界。你认为这是否会导致对他的误读?
redhousepainter 说: 是有误读,但问题是David Sylvian的音乐部分可听,你误读他的精神世界,歌词,没关系。比方说Forbidden Colours唱得是他内心宗教信仰的挣扎,这么多年被人当成是“同志歌曲”,但没关系啊。Forbidden Colours的音乐可听,版本龙一配的弦乐多好,不煽情,很节制。Sylvian那嗓音一出,就成了。David Sylvian那几张专辑的乐手整容太强了,世界一流。光吉他手就有David Torn和Robert Fripp,小号手是Jon Hassell,这什么概念?奢侈得让人眼红啊。所以他的作品就好比是一头猪,什么叫猪?就是猪肉,猪大肠,猪脚,猪舌头都能吃,David Sylvian就是这样:曲,唱,编曲各个环节都可听。我开个玩笑,即使他是个乐盲也没关系,他那长相,就够他吃一辈子了。
掘火网刊说: 嗯,这是个普遍问题。中国乐迷对西方音乐,特别是有独特文化背景的西方音乐(如黑人音乐)的了解有不同标准。有人只是觉得听起来舒服就行,而你肯定对其文 化背景有浓厚兴趣。现在有书刊有影像有网络,但你认为地域、文化和种族差异最终会导致理解的障碍吗?
redhousepainter 说: 我觉得自己还远远不了解欧美音乐,还有西方文化,其他深的不说,歌词就是一个巨大的障碍。好多音乐,你还真给看歌词,读歌词,不然还真是瞎起劲。其实大家 说句心里话:中国,港台不算。有几个人真正翻着英文字典,读过Bob Dylan,Patti Smith,the Doors等等的歌词?
掘火网刊 说: 我读过……一些
redhousepainter 说: 你是胡总,不一样啊。
redhousepainter 说: 还有The Smiths,Suzanne Vega等等,名单太长了
掘火网刊 说: 这两个?都背下来了~哇哈哈。
redhousepainter 说: :$
掘火网刊 说: 那么买一头猪回家,只能吃一部分,有什么感觉?
redhousepainter 说: 猪能有一部分,这猪就很牛逼了。而我能吃到一部分,就很幸福了。
掘火网刊 说: 行,明白。那么你对于在国内搞blues,hip hop这类音乐的感想是?虽然你不是搞音乐的。
redhousepainter 说: 我不了解国内的情况,也没听过,不好谈看法。但我可以拿美国hip hop做例子。他们的beat部分,大量采样70年代的funk,soul。你别看他们长的一脸流氓样,但他们有底蕴,他们的音乐传统没断过。比方说 Public Enemy,James Brown和Issac Hayes的东西听得烂熟(funk & soul大批经典,那段器乐绝妙,他们一水清啊),比方说“black steel in the hour of chaos”的节奏部分就是采样Issac Hayes的一小节即兴钢琴,那耳力,那制作手法太厉害了,童子功太好。他们那种对乐器的敏感,咱们不能比。我们是听歌词长大的,中文流行乐是用歌词说 话,而不是音乐说话。说实话,我真希望等哪天the Bomb Squad现身说法,站在我们面前,给我们吹吹是怎么把Bobby Byrd和James Brown曲子的节奏切分,相溶,提炼出一条新节奏。当然,我这样的普通乐迷肯定听到后面也听不懂,但真想知道这些家伙不是人不是到什么程度。BTW,我 现在看到Beastie Boys也头晕啊,大概两年前youtube刚开始风行,我在上面搜到新世纪初他们的“three mc and one dj”东京现场,这三个流氓rap的无间合作,简直就像是和弦啊,再加上背后Mixmaster Mike的scratching的步步紧逼,你说这是即兴?狗屁!这技艺要纯熟到什么地步才玩的出来啊?还有当年的名曲“root down”,直接拿Jimmy Smith的电风琴原作当说唱的底子,我曾和朋友开玩笑:Beastie Boys也没什么自己东西嘛,卡拉ok嘛。但自己心里其实在想:这些流氓听funk,soul,jazz居然烂熟到可以拿长篇原曲“开唰”,holy shit!what’s hell are you doing?
掘火网刊 说: Public Enemy到中国你去看了吗?
redhousepainter 说: 我没去看,我也就是这四五年才稍微听懂点他们的东西,以前完全没听懂。说实话,去看也是看不懂。人家听Jame Brown,Bobby Byrd多少年了。马上DJ Shadow到上海,我也不会去看。去看干什么?更看不懂,也就是凑热闹。对DJ Shadow 我也是一窍不通。就像你前面说的,其实很多欧美音乐,我们觉得熟,其实了和我们的生活没关系。说实话,我觉得我们听DJ Shadow和老外听京剧采样差不多。你不了解齐如山,梅兰芳,程砚秋这些人的生平,剧本,作品,唱段,你怎么听京剧采样?
掘火网刊 说: 所以?你开始从头学习?
redhousepainter 说: 不是学习。。。。。。我就打个比方。。。。
掘火网刊 说: 那么这几年你都在听什么?
redhousepainter 说: 这几年主要是听funk soul的多一点。听funk ,soul的原因很简单,不是为了所谓”了解历史“,其实就是省心,方便。我清楚听个十张,二十张,这里面有一两张是可听,耐听的。可能五十张里面有那么 一两张是能让自己惊叹的。但如果听流行,舞曲,摇滚。听个一百张,一千张,都可能找不到一张能听下去的。我没时间和音乐这么耗。
掘火网刊 说: 你的观点是音乐不该被贴标签,不该分类。另一方面,你所强调的“beat,rhythm,groove”在音乐中都存在。如果你来写一部音乐史,你会采用 一种什么样的体系来把各种音乐风格以及其影响和衍生的关系说清楚?
redhousepainter 说: 音乐分类可以,但现在音乐被分类异化掉了。音乐人开口不谈自己音乐怎么怎么样,第一个词就是“独立”或者“实验”,这就不正常。我再拿饭店做例子,厨师会 说“麻辣豆腐”,“蟹黄豆腐”,但绝对不会说“实验豆腐”。现在音乐人可以多朝饭店厨师看看。音乐还有一个很吊诡的地方,如果一首歌旋律很优美,我们会带 点鄙夷的说:“这音乐太好听了”。我们去馆子吃饭,吃到一道招牌好菜,绝对不会带着反调说:“这道菜太好吃了!”。在大街上看到美女更不会摇头说:“这姑 娘太美了!” 音乐就是这样不断被异化掉,再加上网络时代来临,唱片工业崩盘,完了。至于写音乐史,我何德何能,没这资格。但我可以提供一个角度,有心写所谓“音乐史 “的人可以从乐器的发展入手。
掘火网刊 说: 嗯,请指教。
redhousepainter 说: 其实所谓“风格“有时候就是新器材的诞生,普及,然后上帝派来了一群牛人。
掘火网刊 说: 很形象。
redhousepainter 说: 比方说我们提70年代爵士玩fusion,搞这么抽象的名词干什么?原因很清晰嘛,当时ARP2600,Moog,Fender Rhodes等合成器&经典器材(回头看,太经典了)开始普及,Herbie Hancock一帮人开始玩了。
掘火网刊 说: 嗯,我终于明白什么是fusion了。
redhousepainter 说: 前几年有一部Moog的纪录片,从Moog琴的制造者——Bob Moog讲起,哪些音乐人使用,虽然名单有遗漏,但角度真的很好。我看完后跟朋友吹:Roland808,909,ARP2600等经典器材都应该拍纪录 片啊。音乐被搞得太抽象,一步步被概念异化。多学学电影,多学学DVD的花絮制作,把一样东西具体化。人家电影世界里,导演和演员齐名,甚至凌驾于演员之 上。我不是影迷,对电影一窍不通,但有时候看看电影,就发现电影的工业体系比音乐完善很多。这又是一个话题,看看电影的商品介质——录像带——LD—— DVD——蓝光,画质越来越清楚。我们音乐倒好:黑胶——CD——mp3,质量越来越次。有人会说320k的Mp3,ape,flac已经和唱片没区别 了,人耳听不出来。这话没错,“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用什么介质听都没区别,可黑胶里的Fender Rhodes音色和mp3里的Fender Rhodes音色是一回事吗? 把音乐和美食,电影一比较,我就发现吊诡的事情太多。
掘火网刊 说: 嗯,这是怎么回事?人们都没时间听音乐了?只在跑步开车时顺便听听?
redhousepainter 说: 这个,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看到现象。这要专业人士搞调查,我作为乐迷也就是无心快语。我这些年听funk ,soul,有时候很无可奈何。我家的CD音响不差。但mp3转刻CD后放出来的效果,那bass,drum的质感比不上youtube上老外视频中的黑 胶效果。人家那个黑胶效果可是经过剧惨的视频压缩后得来的,想想那原生生的直面的黑胶效果还得了。
掘火网刊 说: 不错,您还有音响,现在都改电脑+ipod了。Hi-Fi就是夕阳产业,但是家庭影院设备很旺……
redhousepainter 说: 而且国外的草很普及,听很多音乐是要有草的。制作音乐,混音的时候也要有草,这东西聊起来就更没边了。我的意思就是音乐,它是一个综合体,它在国外有一个 很完整的生态系统了。所以有时候就觉得咱们这荒凉的可以,是文化沙漠。没办法,改革开放才三十年。想想也就是二十年前,邓丽君还被当做黄色歌曲。
掘火网刊 说: 有没有打算做过和音乐相关的工作(活动)?还是就打算继续当“音乐爱好者”?
redhousepainter 说: 没有,做个音乐爱好者就够了。而且这东西也过了它的黄金年代了,短期之内看不到音乐能恢复生机。我们可能有一天会像怀念贝多芬一样怀念 60,70,80,90年代,唱片工业没有崩盘,小公司百花齐放的四十年。我补充下,我前面可能把这几年的新东西讲的太一无是处了。当然,这些年也是有好 东西。
掘火网刊 说: 哎,说几个您喜欢的新东西。
redhousepainter 说: 比方说Nujabes,《虫师》的配乐都不错。Nujabes的素质很好,有一种纯劲,能发现美,能把所谓的jazzy hip hop玩出没有黑腔,不容易。Nujabes的拥趸很多,赞美的话我就不说了。特别感谢偶的终生偶像——渡边信一郎,没有他四年前在《混沌武士》中用 Nujabes当配乐,我可能到现在都对Nujabes一无所知。至于《虫师》的配乐,虽然被很多人骂成小资,但我自己觉得在这个音乐荒年很难得,难得在 于它一音既无限,写出了人世间的情意和“悠悠”而非“远远”的质感。
掘火网刊 说: 恩,尽在不言中。
redhousepainter 说: 另外欧洲那边有些小的舞曲厂牌也还是在出好东西。像couch,好像是奥地利的。旗下的De Vibrolux,Dzihan & Kamien,老老实实玩拍子,玩音色,玩情调,东西很养耳很精致。美国的Ubiquity,也算是众口称赞的groove厂牌,定时出新乐团的专辑,同 时出版一些绝版的rare groove。所以有时候说音乐惨,仔细数一下,也还是有好东西,但论数量,真无法和00年前相比了。我相信现在如果自己是人肉搜索机,是能找到好东西。 但花的精神和时间会很恐怖。我前面说了,以前听音乐没这么难啊。我去年有次翻看Billboard榜单,很诡异,98年之前的榜单都有佳作可寻,98年之 后开始“惨不忍听”了。开个玩笑,我现在要找首新歌,表达对某某人的爱意?我翻排行榜找不到啊,以前很容易啊。如果音乐连这种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达不到, 那“艺术”,“经典”那就难啦。我还是重复前面的观点:不要妖魔化大唱片公司,不要看不起流行音乐,商业音乐。是商品怎么啦?可口可乐是比不上什么法国葡 萄酒,但我们什么时候喝过质量低劣的,水准大跌的可口可乐?它是商品啊,没质量,怎么卖钱啊。现在好了,都独立了,都实验了,都前卫了,唱片公司的电检线 没了。你说你不是商品,好,那你就是艺术品吗?你吹什么牛逼啊?葡萄酒要看年份,看气候,看在哪个庄园,什么师傅酿造等等等,你烦的过来吗?艺术品是要看 天命,或者说一部分艺术品就是高度精良的商品。
掘火网刊 说: 那么对现在想做音乐或者想搞厂牌的人,您的建议是?虽然您坚持自己业余。
redhousepainter 说: 我没资格提建议。爱音乐爱到自己动手做音乐,这份爱要狂热到什么程度?我是连唱片都不买的人,有什么资格对更爱音乐的人指手画脚?作为业余,只能对祖国说 几句话。。。。让年轻人富起来吧,买乐器不再是奢侈的事。我偷偷说句良心话:在国内怎么玩音乐?你如果是按照正常道路,按部就班。头十八年肯定是好好读 书,没钱也没空。上了大学,到了大三,大四,找工作的事情就来了。在我们这,真正可以使用的青春期很短,就大一,大二。国外的青春期可以很长。
掘火网刊 说: 说白了就是没有从小抓起,关键时候又去干别的。这就是刚才提到的“社会差异”了。
redhousepainter 说: 我举个搞笑的例子,Orbital中的一个团员,23岁的时候还是麦当劳的雇员,在这种情况下他居然有钱可以买合成器,还有心思玩音乐。放在国内可能吗? 所以比较起来,就是无法比较。。。。
掘火网刊 说: 相比起来您还是幸福了,作为纯粹的音乐爱好者。该听的音乐差不多都听了。
redhousepainter 说: 我觉得只要是乐迷,影迷,什么迷的,只要你好一个东西,你都会觉得幸福。比方说我,我从音乐中可以知道这世界上居然有些人曾经这样活过,太有意思了。另 外,现在听音乐最大的幸福就是你听一首歌时,你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音乐人玩这东西的时候也是玩得悠然自得,草抽得一塌糊涂,他自己得意的要命啊。我有次 在饭桌上跟朋友吹牛逼:平生对音乐也不抱什么奢望了,就希望时间倒流外加瞬间移动,我能回到1993年B12和the Black Dog的录音室(当然,他们那时候只是家庭作坊,没正规录音室),看看他们是怎么把音色一个个调出来的。说句煽情的话,《Bytes》, 《Electro-soma》这些专辑对我而言真是一辈子都解不开的迷。年初的时候,和朋友一起重温Locust 97年的《Morning Light》,两个人听到“no one in the world”,像傻逼一样说:“你听,这个弦乐是一层层推上去的,多细腻啊。”前几个星期,也是和朋友一起抽草,听Towa Tei的老作品,十分钟的“everything we do is music”,从开头的甘美兰琴的音色到萨克斯再到几小节突显的drum n bass节奏再再到那几下吉他勾弦,全是如点穴般的arrange,听得太hi了。我朋友后来补充:后面DNB节奏结束后出现的电子PATTERN,一下 子标志型日式风格就呈现来。
掘火网刊 说: 嗯,就像两个宇航员的对话。
redhousepainter 说: 现在听这些东西,就感叹,当年这些家伙做东西真他妈用心啊。那音色调的没话说,真美,就是美,它不实验,不前卫,它老实得像火腿,不糊弄人啊。还有 Carl Craig,Innerzone Orchestra,这些老比样,太厉害拉。有次在朋友博客上留言,我就开玩笑说:现在听完所谓的“后摇”,“清新”,“实验”,你会想这音乐人想通过作 品赚钱吗?显然不是拉。那是想赚名声吗?显然也不是拉。那是想攀登艺术高峰吗?那更不是拉。那是想干什么了?走近一看,哦,原来是个槽子。
掘火网刊 说: 能感觉到您确实很hi。。。看完演出一般都会hi一两个小时,您今天后劲十足。。。您说您的。
redhousepainter 说: 我在澳洲的朋友,过几天要去看Carl Craig的party,我跟他说,到时候帮偶要找签名,麻烦Carl Craig写长一点:Carl Craig,Innerzone Orchestra —— truly genius has no style,beyond techno,beyond jazz,beyond everything!!!we are all stuck in time loops. 我作为一个乐迷,现在还有个心愿:希望亲口听到,看到这些老逼样自己夸自己,自己承认自己牛逼。去年看《恶童》花絮,我等了差不多十年了,终于看到活生 生,会讲话的Plaid。当年听《Bytes》,《Spanner》,《Not For Three》,《Rest Proof Clockwork》的感情一下子涌上来。可这两家伙居然一口谦虚,一口谦卑的说:“让导演看中,为这部电影做配乐是我们的荣幸。”我当时看得来气啊,胃 疼,你他妈这么谦虚干什么?不知道自己牛逼吗?别说这个小导演,你们即使站在什么库布里克,什么安东尼奥尼面前,腰杆照样挺得直直的:能请来老子,是你三 生有幸! 提到这些老家伙真是hi,其实也清楚你自己真正称得上迷恋的就这些东西,没了。提到其他音乐人,人跟死猪一样。
掘火网刊 说: 嗯,想起来了,请和大家汇报一下您收藏的什么和音乐相关的特殊纪念品。
redhousepainter 说: 纪念品倒没有。当年和大家一样买打口带,打口CD,网络时代后就是bt,emule,soulseek,blogspot下载,特别感谢当年黑店先觉音乐 的Luansh给我刻的mp3,像The Durutti Column就是他推荐给我的,这种东西听一辈子都不会腻。
掘火网刊 说 没有?行,您就偷偷乐吧~
redhousepainter 说: 要说有的话,今年在澳洲的一个朋友去看了红房主唱的演唱会,帮我要到我本家的签名,十二月他回国,估计签名就要归家了。
掘火网刊 说: 恩,说的就是这个。没关系啦。
redhousepainter 说: 可因为是本家,就是镜中的自己,是可以安然相处的,所以不会有“珍藏”的感觉。
掘火网刊 说: 很多人只听不写,您在写音乐过程中得到什么乐趣?
redhousepainter 说: 这说实话的话,其实很简单。我在西祠胡同有个bbs,几个在国外的朋友都在那里保持联系,光是聊生活八卦不够啊,灌水的人少,我作为斑竹只好灌点和音乐相 关的水,帮版面热闹一下。说白了,就是不让饭桌冷场。这些朋友都是最早在网络上认识的,我不想让大家失去联系。因为灌了点和音乐相关的水,导致他们回国后 还以为“我还是经常听音乐”,我反正就被他们嫖吧。其实我心里面直乐:谁还听音乐啦?这不是在骂人嘛,谁还在看中国足球啊?大家保持联系就好。好比前阵子 我给你的《Wax Poetics》的稿子。我为什么这帖子写的长一点?因为我在澳洲的朋友——23,每次回国帮我带杂志都没要钱,他不是帮我一人带东西,他是帮好些人带东 西,都没要钱。你一次,两次可以,次次这样怎么办,心意我们是领了。那好,既然钱实在塞不过去,那我就写点东西,告诉他这书我是扎扎实实翻过了,你帮我买 的这东西,我是当回事的,不是拿回家后当个装饰。
掘火网刊 说: 你肯定扎扎实实翻过了。。。要不你要这书干啥?膜拜?
redhousepainter 说: 你前面还问“什么时候接触到音乐”?
掘火网刊说: 在什么情况下接触到音乐?请回答……第一个感动的瞬间。呵呵,比较八卦了。。。后面还有更八卦的。
redhousepainter 说: 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小虎队。这应该是最早的了
掘火网刊 说: 嗯,很经典,我苦求CD都没有
redhousepainter 说: 其实有些东西,我要感谢老爸,他当年听崔健,我很早很早就听了老崔的第一张和第二张专辑。老崔来南京开演唱会,我记得是我小学四年级,小舅舅给的票,我当 时和我妈去的,完全就是凑热闹,那时那听得懂崔健啊。但崔健很诡异,国内一直只觉得他歌词强,其实他音乐也很强,老崔的旋律写的太透了。不好意思,我要说 我很喜欢“一无所有”,里面的唢呐配的绝对经典。还有“出走”,老崔的那一声“咿——呀”,太强了,简直是巴赫。而且老崔从第三张专辑开始玩 groove,玩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他的触觉很早。老崔的乐团很强,都是北京一流乐手。所以崔健在中国特冤枉,他的音乐部分一直没受重视。另外我父亲 当年还买了盘磁带,很诡异,是《中国火》,我记不得是四年级还是五年级了。乖乖,窦唯的笛子一出,人就傻了,不要说后面了。这个冬天雪还不下。
掘火网刊 说: 感觉您像是70后的……最近两年的文字老得特快——这是夸您。可能是比较悲观比较怀旧闹的。
redhousepainter 说: 悲观谈不上。这就像中国足球这么烂,但中国球迷并不悲观啊,因为足球不是我们老百姓的事业,只是娱乐生活的一种方式,我们改看英超,看姚明,看NBA,生 活照样滋润啊。但对过去的音乐年代有点遗憾,当时我们在90年代,没觉得90年代牛逼啊。
掘火网刊 说: 希望活在哪个年代呢?
redhousepainter 说: 其他年代不提,特想回到89年到93年和96,97年。想看看Stone Roses是怎么潇洒,怎么打出“fool’s gold”中的funky drum。想看看Happy Mondays是怎么哼出“step on”中那段悠然自得的口哨。想看Primal Scream是怎么敲着bongo鼓,弹着原声吉他唱出“come together”,开头那一句“kiss me,won’t you,won’t you kiss me”,嗓音那么温柔那么飘像婴儿像氧气,那要上帝怎么样亲吻喉咙那要抽几万根草才能唱得出来啊?当然还想看看Aphex Twin,B12,Black Dog,Speedy J这些吊人是怎么做音乐的。96,97年是又一高峰,当年太小,没感觉到,觉得理所当然,现在想想太后悔了。舞曲嘉年华,摇滚专辑也可听啊。我两年前,记 得是新年时翻了一下97年Q,NME等杂志的榜单,看得真是无话可说。当年的一张张新专辑,当时只觉得是新专辑,现在一看,乖乖,密度之高,匪夷所思
掘火网刊 说: 最后的疯狂。
redhousepainter 说: 而且很诡异的是66,67年,76,77年,87年也是音乐高峰。感觉7是音乐年代的吉利数字。
掘火网刊 说: 去年怎么了?
redhousepainter 说: 去年,我没听了,没发言权了。
掘火网刊 说: 行,下面是来自您的饭的八卦问题,都是老一套。您可以不回答,但他们会失望。
redhousepainter 说: 我寒一个,饭。。。。。。
掘火网刊 说: 您也当过别人的饭,知道当饭的心情。有读者想问问您姐姐是谁?您总是在文章里提到您姐姐,“相当好奇” 。
redhousepainter 说: 我在西祠胡同的好朋友,portishead。现在法国读书。
掘火网刊 说: 有读者想了解你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活。您能随便说两句吗?我就是传话,你随便答。
redhousepainter 说: 这个就和大家一样,正常的上学,工作,没什么出格的事。喜欢听音乐,看NBA,我这年纪有的爱好,我都有。
掘火网刊 说: 我估计他们问的是您性格如何,成绩怎样。
redhousepainter 说: 。。。。。。寒。。。。。
掘火网刊 说: “。。。。。。寒。。。。。”是答案?也行。
redhousepainter 说: 就是普通老百姓啊,在正常机关上班,没坐为非作歹的事。我不知道这问题是什么意思?
掘火网刊 说: 人家问的是“童年生活和少年生活”,您回答什么“机关上班”。。。
redhousepainter 说: 对啊,你问成绩怎么样,那就是正常上班啊。。。。回答的没错啊。。。
掘火网刊 说: 童年生活和少年生活=正常上班….好吧,你hi了。你怎么答是你的事,我copy就行。
redhousepainter 说: 哦,你是问这个啊,童年,少年,在学校的日子和大家一样。我觉得读书这方面,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大家都一样啊,没什么区别。
掘火网刊 说: 行。你好像很少谈电影。你喜欢什么电影?
redhousepainter 说: 电影,我是一窍不通,看得少,也看不懂。大实话,我的朋友都清楚。我在西祠胡同的好朋友——戈达尔,他是后窗看电影的板斧。平时会介绍点好电影给我,但对 我真是对牛弹琴
掘火网刊 说: 恩,听名字就很牛的样子。
redhousepainter 说: 每次看电影,我只有一个想法,讲出来,你们要笑的喷死
掘火网刊 说: 举个例子?
redhousepainter 说: 我觉得好莱坞的电影很好看,大片很好看。大家都说好莱坞烂,好莱坞确实烂,但它再怎么烂,总算有个电脑cg吧?这个cg总算是用心制作,不糊弄人吧,人家 好莱坞是真心诚意想赚你钱。 音乐现在有什么了,经常碰到一首歌,要曲没曲,要词没词,要唱没唱,要制作没制作,整一个四无产品。还有去年还是前年,那个贾樟柯说:中国电影现在只有张 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大片样板戏。我作为一个非影迷心想:电影好歹还有个样板戏啊,样板戏再烂,还有金城武,梁朝伟那张脸吧。音乐有什么?连样板戏都没了。 我再来个搞笑的对比,当然,很不恰当。你别喷,别当真。今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英国伦敦8分钟演出,Jimmy Page出马弹吉他,居然叫一个英国超女用烂大街的流行歌剧腔翻唱“Whole Lotta Love”,无语。后来听说英国奥组委原先请的Robert Plant,他老人家没答应。那好啊,你们换一个有点资历有点实力的歌手也行啊,比方Tori Amos,你大英帝国还找不到人?相比较好莱坞,奥斯卡办起事来中规中矩,注重细节,绝不干此类不靠谱的事。前两年,老马终于获得最佳导演奖,奥斯卡派斯 皮尔伯格,卢卡斯,科波拉三人集体给他颁奖。看看人家电影是怎么办事的,你音乐真是惭愧。
掘火网刊 说: 嗯,很好很跨界。
redhousepainter 说: 最起码,朋友聚会,咱们还是会去电影院看电影,这还算是我们现在一种娱乐方式。可我们现在到哪去一张“新专辑”一起听了?水准怎么样暂且不提。音乐已经从 生活中淡去了,十几年前,一年下来会有所谓的“传唱歌曲”:吻别啊花心啊爱如潮水啊。。。。。。现在好了,连口水歌都没了。
掘火网刊 说: 嗯,您又开始悲秋了。八卦问题还有八个就完了:你的名字是自己起的吗?为什么选这个名字?(我也想问,为什么不选JB, B13什么的)
redhousepainter 说: 这不是悲秋,我就是顺口这一说。我名字是我自己起的,本来是Red House Painters,是复数。我用网名时就改成单数了。我是红房的粉。红房就是我本家。
掘火网刊 说: 没有更多内幕?这大家都知道~我没法交代
redhousepainter 说: 我提起其他音乐人的感情会是崇拜啊赞叹啊佩服啊爱啊喜欢啊,但对红房的感情就是——你是我本家,非常踏实。
掘火网刊 说: 恩,他的歌词你都背下来了?
redhousepainter 说: 假如那天我去他的演唱会,和他面对面,我不会激动,就像看到本家一样。背,谈不上,但听他的歌就觉得没有隔。
掘火网刊 说: 你喜欢哪个城市? (比较无聊,你说吧)
redhousepainter 说: 成都,南京。
掘火网刊 说: 因为喜欢音乐做过的最极端的事?
redhousepainter 说: 高中时拿压岁钱买正版唱片。
掘火网刊 说: 这很极端吗?很正常啊!
redhousepainter 说: 现在想想非常奢侈。这在乐迷之间看很正常,但你如果问身边一个非乐迷的人:花150元买一张唱片正常不?放在十几年前。
掘火网刊 说: 嗯,您的访谈就是给乐迷看的。。。。在非乐迷看来咱们这就是天书。
redhousepainter 说: 我和那些真正的乐迷比起来差太远了,我听说过有人卖血买黄耀明的正版。
掘火网刊 说: 这个问题比较无聊: 请你用10个词描述自己。你要说”寒“我也没意见。
redhousepainter 说: 就是普通老百姓。。。。。。。
掘火网刊 说: 请你用10个词描述你最欣赏的一个人。。。。。。这你太擅长了,只嫌10个词不够。
redhousepainter 说: 这大凌晨的,有点困意,连最欣赏的人也暂时想不起来。就借用我和朋友有时候听音乐会发出的感叹:这个东西做的太用心了!
掘火网刊 说: 嗯,算十个字。过关。有读者问你为什么经常用和性有关的词汇来形容音乐?
redhousepainter 说: 主要这几年听funk ,soul多一点,黑人音乐很groove,讲究身体,讲究乐器的arrangement,是很湿的,是有体感的。这个我也在慢慢体会,黑人音乐深不见 底,现在也就听个皮毛。
掘火网刊 说: 行,最后一个八卦问题简单:请推荐你所在城市的书店,音像店和饭馆。
redhousepainter 说: 南京的书店就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先锋书店了,它再不好,能走过这么多年,现在能在地下停车库开那么大一个场子,不错了。现在实体书店经营起来都不容易。有, 总比没有好。其他不要强求。实在找不到书,上网订港台书就是了。音像店,那就是当年南京的打口店,还有新街口卖正版卡带,卖《音乐天堂》的”音像总汇“。 几年前,”音像总汇“关门改成了进口食品店。你看,音乐一完蛋,唱片店就跟着完蛋,连锁反应。
掘火网刊 说: 关了你还推荐?
redhousepainter 说: 饭馆,我想想。
掘火网刊 说: hi完了之后就是这个样子。
redhousepainter 说: 饭馆,大概是湖南路的“老宅人”和靠近新街口那里的“千囍隆”,具体名字我记不太清楚。
掘火网刊 说: 完了。。。。。行,这个回答也有特色。
redhousepainter 说: 主要相比较而言,谈吃,南京谈不上,和成都,新疆,广州那边没法比。成都的小谭豆花那时候把我吃傻了。
掘火网刊 说: 嗯,您也该吃早饭了。
redhousepainter 说: 今天就到这边了?我八点要起来帮忙哥哥的婚礼。。。。
掘火网刊 说: 今天差不多就这样了?当然。我回头整理一下,您有什么意见也可以提。先去睡吧。
redhousepainter 说: 那好,我感觉前面聊的都挺私人,就像我以前讲的,全是饭桌上的话。
掘火网刊 说: 没有啊!后面这些才私人。前面都义正言辞。什么人就是什么风格,不要强求”不私人“。赶紧给你哥准备现场音乐去。
redhousepainter 说: 恩,我先睡了,如果你觉得要补充的话,过两天,或者下周末晚再上msn,其实说的也差不多了。。。。。
redhousepainter 说: 我下了,88
掘火网刊 说: 算第一集完满吧。by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