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16 August 2013

黑膠樂迷的音樂聚會 2012-11-24 10:10:12

雷民

電視台的足球評述員,原為演藝學院畢業生,主場原本是舞台,最強本領是演戲。
(羅省電台DJ Albert 暢談聽黑膠的樂趣,他家中有17,000隻收藏。)

(黑膠碟的設計多元化,正方型的已成珍藏品。)
有位賣黑膠碟的老闆說「來買碟的人都很瘋狂,好聽就叫收藏家,不好聽就敗家」。老闆先生太沒情趣了,他可能沒體會到喜愛黑膠碟的人都很感性,有一種情懷,用黑膠碟聽歌,可把同一隻歌,轉出不同的想像力,和我相識多年的一位老同學說:「有次要sell橋,無橋以為死火,點知一聽黑膠,靈感就湧現!」恭喜,恭喜,聽黑膠幫你賺到錢,犀利。
一次搬屋,家人故意於我不在的時候,把所有碟都掉了,那時我正擴展我的CD 皇國,沒覺得可惜,黑膠已是老古董,留得CD,沒必要再留黑膠,要聽也聽數碼的版本,聲音清澈,放在Discman 即可隨身收聽,全心進入數碼年代吧。
小弟怎樣回到黑膠的懷抱?源於「一秒鼓聲」,歌曲是達明一派的繼續追尋。老同學用他那價值不菲的音響,播出黑膠版的繼續追尋,intro時的Snare Drum鼓聲,用黑膠聆聽,給我聽到那種水花四濺的景像,中段劉以達的結他solo,又聽到那支Fender 結他在搖晃,此刻我明白,刮出來的聲音,原來真是不同的。
近日,知道有個私人黑膠聚會,由洛杉磯短暫回港的電台主持Albert,帶了不少「黑膠手信」送給網台Our Radio 的主持及Band友,我馬上想私事公辦,參予其中。Albert 從外國的報導裡知道93年是黑膠碟的低潮期,到2011年已全面回升,洛杉磯的Ameoba 唱片店曾出現黑膠只佔一小角落的情況,但目前已是和CD 各佔一半,連同面績較大的Boxset,黑膠明顯更為搶眼。
這班發燒友分享自己愛黑膠的樂趣時,最令我印像深刻的是談到「保值」、「投資」,不少Boxset或再次出版的經典大碟,發行量都十分有限,有些在網上給人訂購不足幾小時,就Sold Out了。唱片公司也把握住要玩「珍藏」的心態,同一張專輯,你用近100元買CD 版,不會升值,更會隨時間已氧化,但買黑膠碟,如你做足功課,它的升值潛力實不少,因黑膠已是終極原音保存,特別是在未有數碼年代出版的作品,聽黑膠,和聽數碼版,有不同感覺。
喜歡德國電子音樂的Jeffery 提到聽部份Kraftwerk 作品,可明顯感受到兩者分別。黑膠發出暖聲;CD 就冰冷。不是說所有作品用CD表達都會冰冷,而冰冷也不一定是不好,但知道兩者聽出來有那麼大的分別,也帶來不少聆聽賞析的樂趣。Jeffery 補充其實說冷和暖,不完全正確,應該是生動與死板的問題,當然是指黑膠較生動。
今次想介紹幾個Facebook 專頁給喜歡音樂的朋友,有空可去關注一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